清晨,日出之前,一個衣冠楚楚的男人害羞地躡手躡腳地走向垃圾箱,尋找著什么東西。他迅速地從一個袋子移到另一個袋子,尋找他要找的東西。在今天的埃及,只要你把垃圾袋扔進垃圾桶,就會有一只手伸出來,把它撕開,把里面的東西撒在地上,尋找一塊鋁、塑料或紙板,也可能是一塊面包或一些剩下的食物。
同樣的場景每天在全國各地重復上演。有時是年輕人,有時是乞丐;有時是一個老婦人用尼卡布遮住臉。許多人在垃圾桶里翻找,這是生活條件下降和經濟形勢惡化的一個癥狀。
這不再局限于“翻找者”,他們在固體廢物中搜尋,收集可回收產品出售。還有一些人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他們來自因失業和高物價而陷入貧困的階層;他們現在無法確保自己的基本食物需求,因此要在別人的垃圾袋里尋找。
開羅和其他埃及城市的街道已經變成了成千上萬的拾撿者的分揀中心,他們步行、騎著嘟嘟車或驢車在街上閑逛,把街上排成一排的垃圾箱里的東西撒一撒,然后再分類。根據地方發展部的數據,估計有150萬“翻找者”,但隨著其他社會群體陷入貧困陷阱,可能會有更多的人。畢竟,出售可回收物品是可以賺錢的。
據垃圾收集者獨立聯盟的負責人Shehata Meqaddes說,如果他們在工人階級社區工作,他們一個月可以賺大約5000埃及鎊(約合160美元),如果他們在富裕社區工作,他們一個月可以賺大約10000埃及鎊(約合323美元)。街道上垃圾箱的數量以及交通工具也會影響收入,在將物品賣給廢品經銷商之前,是否有地方存放物品也會影響收入。
Nahdet Misr環境服務公司(隸屬于埃及承包巨頭阿拉伯承包商)的前董事長奧薩馬·埃爾-庫利工程師表示,垃圾箱里的垃圾中有10%是固體垃圾,而拾取者對其中9.5%進行分類。
在大開羅的六個被認為是收集和分揀中心的地區有清查人員:Manshiyet Nasser、Ard Al-Liwa、Al-Barajil、Al-Wahda al-Wataniyya、Mayo和Al-Khusus。這并不意味著這項工作僅限于這些地區的人,特別是每天都有新的團體加入這個部門。
垃圾村遍布埃及各省。它們是收集和分類廢棄物品和垃圾的地方,例如吉薩(靠近首都)的Meet Shammas;Beni Suef的Sharhi村(中);Al-Ruwaigat在Assiut;和Sohag(該國南部)的Abar Al-waqf。
除了翻找者,牧羊人還從垃圾分類過程中受益,他們讓山羊和綿羊在垃圾中搜尋,把剩飯剩菜作為飼料的替代品。后者在當地市場上的價格大幅上漲,因此在許多埃及社區的垃圾堆上看到山羊和綿羊是一種常見的景象。
應該指出的是,外國公司幾年前就退出了埃及的垃圾清理系統,因為越來越多的亂翻者和他們接管了垃圾市場。盡管埃及政府雇傭了7.1萬名清潔工人,但街道上到處都是垃圾,這是對財富的浪費,這些財富的價值估計高達50億美元,盡管政府和私營清潔公司對這個數字存在爭議。
然而,事實是,就內容而言,埃及的垃圾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垃圾之一。有機材料、塑料、鋁、銅、紙、玻璃、布、錫和電池都可以找到。根據埃及農業部下屬的政府機構土地、水和環境研究所(Land, Water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Institute)的一項科學研究,每噸的價格可能達到6000埃及鎊(合200美元)。
埃及每年扔掉的垃圾超過7500萬噸。大開羅省(開羅、吉薩和卡勒尤比亞)的年產量約為2200萬噸。根據同一項研究,僅開羅的垃圾就可以在分類、收集和回收方面提供12萬個就業機會。
垃圾的價格因材料而異,其中最重要的是紅銅,它是垃圾收集者的寶藏,每公斤價值約為240英鎊(8美元);一公斤黃銅價值220英鎊(7美元),而一公斤鋁的價格可能是40英鎊(1.30美元)。錫罐每公斤價值40英鎊,而一公斤塑料礦泉水瓶價值26英鎊(8美元)。在婚禮和其他慶祝活動中,尤其是在埃及農村,經常會發現一個男孩或女孩收集罐子或撿空水瓶。畢竟,這是他們利用別人扔掉的東西謀生的一種方式。
家家都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點,當載著揚聲器的卡車來到當地街道收集和購買任何舊的和用過的東西時,他們開始從收集和出售空瓶子、破碎的塑料容器和紙板中獲利。在垃圾收集業務中,排序是有層次的。各家各戶可以自己分類垃圾,然后公寓樓的保安會整理房客扔掉的垃圾;然后,翻箱倒柜的人對最后扔進公共垃圾箱的東西進行分類。然后當局監督垃圾場和衛生填埋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政府官員表示,這些位于高檔地區的餐館是尋寶者和其他尋找剩菜的人最喜歡去的地方。當我們看一下財政部發布的官方數據時,這是有道理的:一個人每月的社會保障養老金為404埃及鎊(合13美元);一個兩口之家每月450英鎊(15美元);一個三口之家516英鎊(17美元);一個四口或四口以上的家庭每月需要563英鎊(18美元)。與此同時,針對極端貧困家庭的“團結與尊嚴”養老金每月為530英鎊(17美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埃及經濟學家問我:“這些政府養老金是如何滿足家庭的食物需求的?如果他們三餐都吃蠶豆和沙拉三明治,這些養老金都不夠用。”他補充說,這就是為什么談論人們在垃圾中尋找剩菜已經變得“正常”的原因。
那么為什么埃及人要在垃圾桶里挖東西呢?很簡單:他們想要生存。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東觀察》的編輯政策。